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关系
裴李岗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源头之一,也就是华夏文明的来源之一。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
1977年发现的距今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和1921年发现的距今5000多年到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半个世纪以来新的考古材料证明,这两种文化在中国河南省有着广泛的分布,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裴李岗文化是以1977年起发掘的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为代表而得名。
早在1958年,在配合漯河市火电厂的发掘中就发现了裴李岗文化遗存,但一度把该文化归入仰韶文化的范畴而未能辨认。1959年曾在洛阳偃师涧沟发现石磨盘一套,1965年,在新郑县裴李岗发现了石磨盘、石磨棒 。1977年,开封地区文管会和新郑县文管会又在裴李岗村发现了舌状形石铲和泥质红陶双耳壶,初步认识到这是有别于仰韶文化的史前遗物。同年,上述两单位随即开始对裴李岗遗址的第一次小型发掘。此后,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发掘 。
裴李岗文化比仰韶文化早
裴李岗遗址及其一批同类遗址,具有特征明显的器物群,加上碳十四测定的年代,为距今7000余年,认识到它是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的文化类型,大约70年代末期,提出裴李岗文化命名。这是中国确切认识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的肇始。
裴李岗文化: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1977年首先发现于中国河南新郑裴李岗而命名。年代距今8000~70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境内。
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裴李岗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较早遗存,裴李岗文化自七十年代首先在河南新郑市裴李岗村发现以来,便使人们认识到了仰韶文化之前的中国远古文化的独特面貌。
版权声明:本文由“遗址说”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